A421:破罐子破摔!
人的许多行为真的是让人匪夷所思:许多人故意让自己一生都过的很差,就是为了向父母证明他们错了。有些长年不来往的亲戚突然跑过来找你借钱,你不借给他,他就各种道德指责,甚至威胁要断绝与你们家的来往——搞得好像你很看重与他的关系一样!有些人想要别人的东西,又不愿意支付任何成本,结果还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我能够向你索要就很看得起你了!
时代变迁所形成的漩涡不管你躺平还是平躺,它都会把你裹挟着卷入其中。你身上的各种问题并不会因为假装不存在就真的不存在。人的行为有时候会呈现出规律性,就是因为他的周围都是墙,而那些墙又都是他自己越不过去的屏障,所以,不管他如何腾挪,都在这些围墙之内。这恰是人的许多行为能够被人预见的根本原因!
在我们的《结构学》中,对人的判断存在一个公式:生存结构+精神结构。一个人的生存结构决定了他的处境,而一个人的精神结构决定了他对自身和自身处境的判断。恰恰是这种判断决定着他在这个生存结构中的生存策略。不管是振作,还是颓废,也不管是时而振作时而颓废,还是间歇性的焦虑和颓废,总之,他的所以行为都是他自己的判断和依据判断所形成的生存策略作用于现实的结果。一个身处困境之中,而且自我的生命力萎缩的很厉害的人,对自我的质疑无比深重,自我价值感极低的人,即便是拍着胸脯向你保证什么,也完全不可信。因为遇到任何困难和挫败,他就陷入自我焦虑和放弃的死循环中去了,而且他会有一套完整的理由来说服自己背叛和放弃都是理所当然的!
孙子兵法上说:汲而先饮者,渴也!这话是说给侦察敌情的人听的,翻译过来就是:你到水源所在地去观察,如果敌军中去取水的那些人,在汲水之前都会捧起河里的水自己先喝。那就说明这支军队已经长期处于饥渴状态了。现实生活中,曾经长期挨饿的人,会习惯性的囤积食物。这种本能的行为与其说源于某种记忆,不如说源于长期处于某种处境下所形成的生存策略的惯性。常年拮据的家庭中培养出来的孩子,别说早些年父母不会让他们去贷款买房,就是他们自己也不会愿意背负债务去买房——甚至不会有这样的想法和意识。自己所熟悉的生存策略是节省和只与同类打交道,在单位听领导的话,好好表现,争取获得领导的提拔,但现实往往是:干不了两年,领导自己都辞职了!所有这些行为都与变化中的现实世界格格不入,碰的头破血流,好像四面都是向自己逼近的墙…
当你向那些隐匿在迷雾之中的高墙愤怒的咆哮,它们并没有任何回应。它依然在那里,你也依然在原地——不管是躺平还是自我卷缩。人感到无力的时候会滋生出许多莫名其妙的恨意。这种恨如果不是对着身边的人,就会对着虚空中的一切。似乎冥冥之中有一张网裹挟着自己,让自己总是透不过气来。甚至每一天早上叫醒自己的闹钟都让人感到无比的噪杂和厌烦。然而,自己每一天的生活又不得不被冥冥之中那只无形之手连推带拽的拖着往前走。
无力的人都渴望力量,特别是那种能够摧毁一切的力量。他们每天内心的压力都很大,似乎也没有什么大事,就是压力大,就是累,就是疲倦不堪,什么都不想动,什么都不想管,什么都不在乎… 其实也并非完全不在乎:每一天都想的很多,却做的很少。似乎元神散乱,聚不起力量。偶尔咬牙振作,也坚持不了几分钟就被别的刺激带偏了,继而懊悔缠身,情绪跌宕,最终又像泄了气的皮球卷缩在黑暗的角落里…
生活中的每一笔开支都无法忽视。随着年纪的增长,你能伸手的人越来越少,向你伸手的人越来越多。甚至你周围的主流观念变成了:别人向你伸手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你长大了,需要承担起你的责任。多少人害怕这两个字:责任!在他们的眼中,责任就如同一副烧红的铁枷锁,让本来就力不从心的自己更加的感到无力——而且这种无力不仅无人体谅,而且还不占理,反而是周期的其它人能够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责自己。许多人讨厌长大,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事情就无法往后拖延,甚至连搪塞的借口都找不到了,即便是躺平装死都成了横竖都没理的人!
自暴自弃和破罐子破摔可以暂时的麻痹自己,但并不改变处境,也不解决问题。然而,拿处切实的行动来改变自己实在太痛苦也太困难了。为不改变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反而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捷径。于是,有些人滋生出一种消极对抗的心态。譬如,我就不结婚也不生孩子,我就纯粹的自我消耗,等着社会人口的塌方,最终崩溃。首先,新增人口大幅下降并不会造成社会崩溃,不仅是因为基数太高,更主要的是因为父母那一代人的人口膨胀,从更大的周期来看,只是对上一代人口膨胀的修复。确实会带来绝大的养老问题,但这种问题即便是悲剧也最终还是会落到普通人身上——关于这一点《A415:穷不过三代!》和《A405:养老对普通人将会是一个深渊!》中已经详细阐述过了。
把一粒盐丢进池塘中并不会改变池塘中的生态。许多时候,人的无力恰恰是源于自己既不能改变社会变迁所形成的周期,也跟不上正常的节奏。即便是咆哮着破罐子破摔,也没人关注,没有在乎,没人聆听,更没人应答…
人在无法处理好自己与别人的关系的时候,就会本能的挑起冲突。因为无法处理好与别人的关系往往会在内心形成忐忑不安的焦虑,然而,自己又无力调节这种内在冲突对自己的消耗,只能把这种持续的冲突转移出去。一旦转移成自己与外部的冲突,虽然自己依然不知道如何处理好与别人的关系,也不无法调节好这种内在冲突形成的不安,却能够瞬间就把问题绕过去了——当自己与外部形成冲突之后,就可以指责对方,问题就从此变成对方的问题,自己也就不需要处理了!生活中这种状况比比皆是,越是自卑、无力和虚弱的人,就越容易揽功诿过,把一切事都怪罪于身边人。许多人说这种人的性格不好,其实与性格无关,这是它转移内在冲突的方式——因为她不相信自己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就只能把自己的问题变成你的问题。
生活的压力作用于个体身上,一旦自己无法调节,也无力改变,唯一的捷径就是转移出去,变成自己与外部的冲突。所以,男人在无力的时候会指责女人要的彩礼太高,女人太物质。然后会臆想出一种根本不存在的女性形象:温柔贤良,完全不在乎男人有没有结婚的经济基础,不仅愿意陪着男人吃苦,还能主动的处理好与家里所有人的关系,任劳任怨,还能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并且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和其它的内心情感需求。女人在无力的时候会指责男人缺乏责任心和忠诚度,无法给自己安全感。并臆想出一种根本不存在的男人形象:强大而温柔,高大帅气多金还体贴入微,浪漫又忠诚,能包容自己的一切毛病,永远不要求自己做任何改变,能够自始至终的欣赏、关注、聆听、在乎自己,即便遇到更好的人也无动于衷。
人越是感到无力,对外部的要求就越多,对自己的包容度就越大。因为不如此就不足以解决问题。人越是无人关注就越渴望成为焦点,人越是害怕投入就越希望别人不计成本。人越是无力改变,就越渴望别人没有任何要求。然而,越是没有门槛的地方淤积的人就越多,内卷的程度也就越大。越是无法解决自身问题的人,对别人的消耗也就越大。这就好比溺水的人,哪怕是根稻草都会牢牢的抓住。每天都陷入自我消耗中无法自拔的人,你还指望对方能够恪守原则那是不可能的——朱自清那样的人可以为了民族气节活活饿死,北平底层的乞丐,难道会因为美军强奸了中国的女大学生就不去领取美国发放的救济粮?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对他们而言,人都饿的前胸贴后背了,只要给吃的,先吃上一口才是正事,这事大过天!
精神结构的失衡所形成的判断和决策牵引着自己的各种行为。然而,偏执的判断和冲动的决策,以及各种应急反应,不仅没能解决问题,反而进一步恶化了自己的处境,继而在精神结构中引发更多的内在冲突,从而越发让自己对自身的整个判断系统都产生质疑。人的无力感就源于自己时常处于这样的自我消耗之中。生活中的各种焦虑、恐惧、痛苦和就纠结都是这种自我消耗的挣扎所呈现出来的表象。包括自暴自弃和破罐子破摔的行为,本质上依然是为了获得关注和回应。在亲密关系中,拒绝沟通比激烈争吵要严重得多,因为前者会让本来就感到无力的人更加的无力——因为拒绝沟通意味着不关注、不在乎、不聆听,也不回应!这种状态恰恰是感到无力的人在生活中最无力摆脱的状态——即便是对着空气歇斯底里的咆哮和打滚,也没有任何回应…
研习《结构学》,加入觉悟社:付费和不公开内容都有,每天20块,还能挣回来,下注标的获取需满足条件及时查看更新。找入口去公众号发消息:觉悟社
获取《结构学》发消息:觉悟社